悼白巨川老師 大學部75級黃培毓
在成大一年級時,白老師執教球面三角術,開啟了我對三角幾何的另一個視野,當時似懂非懂,只能背記公式,直到任職鐵工測量顧問才有認真探討,窺知奧祕。
白老師跟施永富老師都像當時早一輩的大專生般,卡其褲白上衣規規矩矩,一絲不苟,兩位老師都很認識,常常看到他們倆的身影,真還不敢太鬆懈自己。
如果沒記錯,白老師跟施老師在成大附工方面花比較多的功夫。之後,在鐵工局任測量顧問,在坊間也收集到白老師跟施老師所些的測量實習教科書。對我在編撰跟沈聰益先生、顏木生學弟合著教育部核定高職測量實習教科書上,也助益良多。
白老師知道我有寫高職用測量實習,在某次母系聚會時,特別遞給我一本影印的講義,探討測量實習的某些課題,可惜,當時我已經退隱些時候,沒能再運用。
或許,是太認真的態度,讓老師非常負責的態度看待人生。也許,老師的偏執也許,這事件早在已定天數。在此哀悼要白老師,盼在天有靈祈佑家屬情慰心平。嗚呼!哲人已逝,典範永垂!
2025.07.04敬悼
悼吾師白巨川 趙鍵哲
您的好言行及典範,我都記得。
敦勉學生守禮及受教是您深留在我心中的標竿精神,一直到我也身為人師
後,才發現要有這樣的態度及堅持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如今,這一份教
育精神是我們緬懷您及想您的最佳通道。
春風依舊,桃李天下。能做為您的學生,是我的榮幸,謝謝您,請安息。
2025/07/11
懷念 白師巨川先生 土木系70級 鄧鴻超
**一、嚴謹治學之白助教**
昔民國六十六年,測量系未成立之先,白師任土木系助教,協助顏榮記老師教授圖學。時有學子繳交課業,乃覆窗牖,借光影描之,同儕戲稱此法為「墊光法」。然但凡繳交抄襲之作,皆為白師所鑒察——雖兩圖雷同,白師猶能辨別,孰為真跡、孰屬摹仿。同學皆驚,白師目力如鑑鈔機,真偽立判。
**二、誨人不倦之良師**
民國六十八年,余肄業大三,欲報航測研究所。然資質駑鈍,測量學未精,例如,於經緯儀四軸誤差諸理尤惑。白師雖身負教務,猶數度撥冗指授,約課餘之時悉心解惑。後余幸得登榜錄取,實承先生授業之功也。
**三、和藹含笑之白爸爸**
民國七十至七十二載,余就讀研究所,值先生新婚弄璋。時余任成大管絃樂社提琴手,常於光復校區紅磚社團教室習藝。每值薄暮,輒見白師騎車過窗,笑靨盈面。初未解何故,後屢見師母攜稚子散步相迎,方悟,乃白師之天倫之樂,溢於言表。敝人向來未曾睹先生之展顏微笑,惟此白師與妻兒相逢之際,欣悅之情溢於眉宇。彼時年少如余,亦深感白師為父之足慰也。
余七十二年卒業離校,睽違老師已荏苒四十有二。上述三事,若白師尚在,或已淡忘;然此溫情恩義,卻亦永銘余心。
學士86級 悼念文
白巨川老師,同學口中的小白,我們從入學那一天起就被學長叮囑,這個老師很會當人,上他的課,不能翹課 ,不能穿拖鞋。
教學上,他有他的堅持,對於學生的態度,也有他基本的要求,還有大部分同學感受不到的妥協與體諒,比方說,考試允許帶大抄。
私底下,他是個老實人,也是個老好人。
我還記得大一升大二那年暑假,我有幸入選了成大測量隊實習打工的機會,每天的薪水是1,000元,對於窮學生的我,那是很渴望的工作機會。
進到測量隊的辦公室,裡面有幾位學長,也有成大附工跟其他學校畢業來工作的正式測量員。
實習的方式,通常是由一個學長帶一個學生。
暑期的太陽很大,作業很辛苦,總覺得每天都有走不完的路。
有一天回到辦公室,遠遠就看到白老師坐在椅子上,旁邊放了一箱芒果,一樣的白襯衫,西裝褲,一進門他就招呼說,來,一人拿一個,不要多拿。
對待測量隊的同仁,不管你是測量系的學生或是其他學校畢業來工作的測量員,他一視同仁。
一整個暑假的測量隊實習,每天不間斷的曬太陽工作,換來的是曬紅曬黑的皮膚,以及知道卻無法馬上領到的打工費,約莫是5~6萬元之間吧,最快也要半年後才領的到。
我在偶然間聽到測量隊的學長說,你要是缺錢,可以跟白老師預支薪水,因為他預支過,說是預支,說白了就是白老師用自己的錢借給你,只要你是在測量隊工作,哪怕是我們這些學生,只要寫一張簡單的借條即可。
那是大小剛好,裁切好的一張白紙,就夠你簡單寫幾個字,借多少,誰借的,借貸雙方簽名,寫上日期,就這樣。
然後他就會把準備好的現金直接拿給你,沒要求你什麼時候還,但會叮囑你好好用功學習,然後就打發你回去了。
對於白老師,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與尊重,他的課是我最少翹的課,一方面是他的要求,一方面是我對他的感恩,也是我少數沒被當的課。
現在回想起來,他看著我的眼神,關懷大過於嚴厲,關心取代了責備,沒聽他罵過我,倒是能感受到,他知道我對於他的課有基本的尊重跟用心。
同學們口中的小白,白老師,他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貴人,不敢說我在課堂上跟他學到了什麼,但我學到做人基本的道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尊重專業,公私分明。
我親愛的白老師,希望你一路好走,下輩子別再這麼辛苦了。
不成材的學生 敬上
學士 86 級 碩士 89 級 悼念文
是白老師的學生,也是他的助教。
學士的我學到球三,課裡星座盤,透過天文學測量,測得日月星辰。
碩士的我,帶實習課時著短版上衣,彎腰時會曝光,白老師提醒我衣著要適當。
畢業的我在系上做專案,結婚時,白老師的紅包令我受寵若驚,因為與白老師平日勤儉形象是一種反差。
白老師研究室的門,總是敞開很是坦蕩。與女學生之間的互動亦是純淨。
在我心中白老師是君子,是潔白的象徵。
以此紀念白巨川老師
Anna_bell 敬上
緬懷白巨川老師 曾義星
白老師是我的測量啟蒙老師。民國66年,我是迷惘的土木系學生,對多數的土木系課程沒興趣,唯獨對史惠順教授的平面測量學有高度興趣,當時白老師擔任我們的助教。白老師對儀器的操作、讀數、記錄、及計算都有嚴格的要求,甚至對小組的合作及服裝儀容都有規範,初期覺得很煩瑣,後來才體驗到這就是測量人的精神。白老師雖然對學生很嚴格,但私底下非常照顧每一位學生,偶而也會露出靦腆的笑容,因而私下獲得學生親切的封號「小白」。史教授風趣的授課加上白老師嚴謹的實作教學引領我走入測量的殿堂。
白老師是我教學生涯的典範。自民國81年我回到母校教書,在教學上常以白老師重視實作的精神來設計課程,儘管理論課沒有排實作時數,也嚴謹安排實作作業讓學生體驗動手做的經驗。民國99起我接手系上基礎測量學課程及實習,在實習課程的設計上,只要是儀器操作的練習,我嚴格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動手操作,不能一組只派一位學生操作儀器。然而,因考慮到(因儀器自動化科技的進步)測量儀器操作步驟日益簡化,而(因儀器觀測效能的提升)觀測數據日益複雜,使得數據的整合計算及精度估算成為測量實作的核心,必須分攤許多實習時數用於各種測量數據處理分析上,學生能夠動手操作儀器的時間大量被壓縮。幸好白老師在退休前製作了測量儀器操作實習影片,白老師也大方提供給系上老師及學生免費參考使用,讓學生能短時間內學習得儀器操作的細節,日後有其他課程使用到儀器也可以參考。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請白老師安息。
緬懷 白巨川老師 測量系89級 邱俊榮
白老師的處事嚴謹,啟發我們測量道德良知;
白老師的勤儉樸實,帶我們克服測量的辛勞;
白老師一身白衣裳,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謝謝白老師,緬懷您,感恩您。
追思白巨川老師 測量系89級 陳芸宏
猶記還在成大時,研究所1年級時要選擇當哪位老師的助教,因晚到教室,其他人都已選擇完畢,沒人要選白老師,只能硬著頭皮當白老師的助教。當時他有教土木系測量實習的課程,上課時要求助教要在黑板上寫注意事項還有跟大家說明如何進行,上課前還得先去辦公室找他,把要講的內容講給他聽,講的過關才能上臺跟同學講授,要求甚為嚴格啊!現在想想也是一種磨練,感念啊,不勝唏噓!
幸會 再會 白老師 測量系85級 陳俊德
進入成大測量系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頭。回首求學歲月,我不是一個認真的學生。當年總覺得老師事事要求嚴格,連穿著、舉止都要管束,考試還得準備「大抄」,那時的我對老師的作為缺乏理解與尊敬,總覺得他的囉唆。
如今回想,那些曾經覺得「嘮叨」的話語,就像父母對孩子愛的叮嚀,不論孩子年紀多大,仍不厭其煩地提醒、諄諄教誨,背後是滿滿的關懷與付出。
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一貫的穿著,一貫的教學熱忱,一貫的對學生嘮叨。他對測量永遠懷抱無比熱情,編寫《測量實習》教材、錄製教學光碟,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他都默默付出。為了測量教育,奉獻畢生心力,無怨無悔。
這些年來回想,我在他身上看見了:
· 對測量教育的熱情
· 對學生的熱忱
· 對測量系的熱愛
嚴以律己,外表看似冷漠,內心卻熱血。或許正因如此,他將所有的不快與辛勞藏在心裡,不輕易表達。日復一日的累積,如今老師累了,要去休息了。
幸會 再會
有幸曾與老師相遇,如今卻永不會再會了。
您在測量領域的貢獻,以及對學生無私的付出,都將成為成大測量系友們珍貴的記憶,永不磨滅老師的精神,永遠留存在記憶中。
年輕的系友不認識白老師,想藉由去年(113.10.5)幾張照片帶這大家感受老師的待人處事 (部分照片 85級 王聖鐸提供)

系友會的成立,老師鼎力支持,用不同學長的名義合計捐款超過六位數的金額,這對大家認識老師儉樸形象的印象不同,可以看出他對測量系深厚的感情。
為感謝白老師對系上及系友會的支持,郭主任(兼系友會秘書長)及劉家彰召集剛好去台中的同學,要去豐原跟老師致意。但老師不願大家奔波,他寧可自己辛苦,主動提早在台中高鐵站等候與大家見面。他也怕大家吃飯花錢,就選擇站內的「五花馬水餃」。


雖然吃的很簡單,老師開心的暢聊。他示範如何剝柚子,還特地準備好塑膠袋方便大家攜帶回去。這些小細節都展現出老師的細心與貼心。即使剩下一些炒飯沒吃完,老師也帶回去,可見其勤儉的生活態度,但對系友會的支持卻從不吝嗇。

看見老師提著要送給同學們的柚子背影,讓人想起朱自清《背影》裡的父親,都代表著濃濃的關愛。或許當時他心裡已經有很多苦,但也沒有一聲的抱怨。
外表冷漠,內心熱血 這就是白老師。

追思白巨川老師 75級 王成機
一位嚴謹溫厚的良師典範
與白巨川老師的緣分,始於大一的「球面三角」課程。那時的我對測量專業知識還懵懵懂懂,但白老師總是耐心地從圖形開始講解,每一次上課,都是他在黑板上仔細畫出幾何圖,再一一推導每一個公式、每一個關係。他總是反覆地解釋、提醒,深怕我們哪裡沒聽懂,那份細心與堅持,讓人深感敬佩。
在後來的「大地測量」、「天文測量」等實習課程中,白老師仍舊一絲不苟。每一次實習前,都會在教室內詳盡說明測量步驟、紀錄方式與計算方法,深怕我們做錯,又得重新測量。他更時常在我們校園實作時悄然現身,也曾在頂樓的測量現場,突然出現、親切地問一句:「有沒有什麼問題?」這不僅是身為教師的責任感,更是對學生真切的關心與照顧。
白老師是一位嚴謹的學者,也是一位溫厚的長者。他那副經典的黑框眼鏡、靦腆的笑容,以及總是和氣客氣的語調,是「小白老師」的招牌,也是所有同學心中對「小白老師」永遠的印象。他教會我們的不只是測量學的專業,更是對待知識的謙遜與對待工作的認真。
今天,我們懷著不捨的心情追思白巨川老師。他的身影,雖已遠去,但他留給我們的教誨與精神,將長存於我們的記憶之中。謝謝您,白老師,謝謝您曾經那麼認真地教導我們、關心我們。
敬愛的白巨川老師,願您在另一個世界安詳、平靜。您的身影與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75級王成機 鞠躬
永遠的K將軍 陳良健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61級 2025.7.17
民國五十七年十月初,一群剛從成功嶺結束軍事訓練留著平頭的新鮮人來到成功大學,展開他們的大學旅程。進住男生第二宿舍的是土木工程學系的新生,這些經歷了甚低錄取率競爭,依現今度量約莫為PR95以上的考生而言,可稱為天之驕子。在此相聚的機緣下,我與白巨川被編到了同班:乙班。他是我們班上兩位最用功的同學,我們稱他兩位為K將軍。二者之一後來轉系,於是土木系的K將軍就此一位了。當我們幾個沉浸於大學生活的自由時,巨川同學持續著他認真向學的態度。例如,我們在頭髮漸長在福利社修剪完後討論要塗甚麼髮蠟(pomade),是丹頂(Tancho)或是柳屋(Yanagiya)時,他想的是微積分的解題,所以,雖然我覺得當年微積分老師教得不怎麼樣,巨川同學仍能學得很好,以致一年級結束後,他有轉系到電機、化工等熱門科系的實力,但仍以使命感拒之。當年的成功堂在星期六晚上都會放映電影,所以電影內容也常成為我們的話題(例如討論度最高的是「蓬門碧玉紅顏淚」This Property is Condemned),但巨川同學在圖書館的時間遠比我們幾個瞎混的時間長。
一般而言,讀書極度認真者常與其周遭同學的互動較少,甚至會顯現孤僻,但巨川同學並不如此。他喜歡踢足球(如圖1),所以有很強的團隊意識。我比較喜歡打籃球,所以,我和他很少出現在同一個球場上。巨川與同學相處融洽,有一張照片(圖2)略可描繪。那是我們班上的風雲人物楊碩英“揪團”才有的陣勢,是我們在大學畢業前的留影,地點在光復校區的榕園,巨川在左邊第9位。這張照片留給我無盡的回憶。

圖1. 土木乙班足球隊員(巨川:前排左一)

圖2. 畢業前榕園留影
碩士班畢業後我參與了中沙大橋的施工,後至交通大學任講師,此期間我常回到成大與巨川老友相聚,並多次住在他上下舖的單身宿舍。我們常聊到不知東方之既白。一次又一次的交談,深知巨川兄的正直,我相信認識他的人都有相同的感覺。記得初中時期,班導師在我的操行欄上的評語寫著「守正不阿」,我當時真不懂那是甚麼意思,還以為老師是把「宋」寫成「守」了。高中時期,知道這四個字的意義,但感覺很怪:一個13/14歲的初中生怎麼配得上這四個字。多年後,與巨川兄的互動中,終於真切瞭解這四個字的內涵並尋獲了典型。
震驚且遺憾,巨川兄離我們而去。雖說人生在世分離是必然,但往事湧上心頭,仍有不捨。相聚是緣份,與K將軍的前緣往事說不盡,巨川兄的耿直歷歷如繪,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懷念與追思。
回【悼念白巨川老師】主頁